无宪政但有民主的政制。
6宪法学界一般只承认民族区域自治,不认同中国实行的是西方意义上的地方自治。主要面向地方政府的职能,管理权应归地方。
他认为,这与中国文化的特性有关,中国人的宇宙论就是在太极中搞阴阳调和,太阴中有少阳,太阳中有少阴。具体说来,如全国人大代表按照选举单位组成代表团,依法采用投票表决、举手表决或其他方式进行选举和通过议案,参与全国人大的立法、人事任免或重大事项的决定。在其他联邦制国家,纵向府际关系也是指联邦、联邦成员(州、共和国、邦等)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在1982年《宪法》起草过程中,一些宪法修改委员会秘书处成员提出两院制的制度设计,建议名称上采用地方院和社会院的提法,但后来的工作进程表明,两院制方案没有被采纳。(二)何谓地方自治对什么是地方自治,一种认为地方自治主要是指地方公共团体的自治。
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要在保证全国政令统一的前提下,逐步划清中央和地方的职责,做到地方的事情地方管,中央的责任是提出大政方针和进行监督。这些与西方国家的地方自治不完全相同。因此,基本权利在国家和社会之间画出界限。
法国革命与美国模式不同,其重点并非宪政国家的落实。〔20〕无宪政,民众就无自治空间,因为不尊重宪政的国家,大多压制公民自治。〔15〕而法德两国的民主则是在建立全权制基础上,也称全权民主或无宪政的民主。经验证明,宪政、基本权利的先定预设,正是英美两国能走上健康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
1949年,由联邦德国通过的波恩基本法开始把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作为最重要的内容。由上文我们知道,英美两国的宪政是先于民主而存在的,民主的建立并没有破坏和取消宪政。
〔18〕三宪政的存在:英美两国政制绩效优良的基石史实表明,英美两国的宪政民主制之所以能发挥较好绩效,正是与宪政的存在密切相关。无宪政但有民主的政制。史实也证明,宪政有无对近代英美与法德分权、法治的存在与发展产生了根本性影响。〔21〕(二)宪政的存在使得英美两国在保障自由方面好于法德两国近代英美两国的自由之所以有保障也乃是宪政之功。
〔38〕经历了纳粹统治的痛苦,二战后的德国开始对其政制进行反思,认识到优良政体不仅需满足民主的标准,亦要满足宪政的标准。英国人的自由权不是君主或议会特许的权利,而是原初的权利。换言之,政府运转的方式要想免于专断基础上的操纵,那么它必须合理地满足一些宪政主义的条件。〔25〕(三)宪政存在使得英美两国在保护政治斗争的敌对者方面好于法德两国值得强调的是,宪政对权力的成功约束,受益者固然是普通的民众,因为这会保障他们不再遭受专横权力的任意侵害。
文章以英美与法德之间的比较为线索,通过历时态地考察近现代英美法德四国的民主乃至整个政制绩效不同的深层原因,发现问题的关键可能不在于民主而在于是否有宪政:英美两国的民主是继承宪政基础上的宪政民主,法德两国的民主则是在建立全权制基础上的无宪政民主,宪政有无对英美法德四国民主乃至整个政制绩效的不同产生了根本性影响。从这一点来说,是宪政造就了法治,而不是法治造就了宪政。
此后,美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最大成就,是不存在叛乱发生的土壤。正是由于上述事实,托克维尔称法国革命建立的民主制度是民主专制制度,〔9〕勒庞称其为集体的暴政。
与英美两国不同,近代法国国内政治动荡频繁且剧烈,在近代百余年的历史中出现过五次共和,两次复辟和两次帝制,德国也是以政治迫害而闻名。事实上,法国本身已在朝此方向运动(正如其他欧洲大陆国家那样)……逐渐转向执行一种相互制衡的体制,在这一体制中司法权的增长当然是达成平衡的一种必需的工具。具体言之,民主和宪政分别对应着两种不同的自由观,即认为自由依赖行使权力的积极自由观和自由依赖于约束权力范围的消极自由观。然而,通过民主上台后的希特勒所带来的暴政与专制却给世人留下难抹之痛。〔11〕这里所谓服从大多数人意志,即指民主表决的原则和结果。〔27〕‘法治意味着公共机构不应当拥有广泛的权力。
由于近代英美两国是宪政民主国家,因此,当民主在社会生活中得到适用时,就不是毫无拘束的,而是首先必须面对的就是宪政对它的约束与规范。〔2〕而民主意味着多数人统治,民主意味着多数人统治的观点,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观点。
〔14〕史实表明,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并不是一场推翻社会制度的全面重建,它只是一场宫廷政变而已,它只是在政治层面上,将议会对国王的制约制度化,并且它只是政治制度变革,而几乎丝毫未改变社会习俗和宪政传统。〔3〕最基本的也是最少争议的。
换言之,政府的平常立法反映得最多的是多数人的偏好而不是所有人的共同利益。事实上,将暴政与专制的原因定位于民主,是会带来诸多不周和讹误的。
美国所继承的也是英国的宪政传统,美洲殖民地的政治观念继承了英国的宪政传统,与启蒙运动的绝对君主观几乎毫无关联。从经验上观察,英美两国没有出现法德两国的那种民主暴政和极权主义,关键在于有宪政。〔23〕美国人的自由之所以有保障也乃是宪政之功。〔37〕行政法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法国民众免受行政的违法侵害。
表面上看,民主和宪政、基本人权似乎都代表了人民的普遍利益,其实不然,民主是一种争夺统治权的权力政治,更倾向代表变动不居的暂时性多数人利益,事实上并能不代表人们的普遍利益和共同利益。法律和国家元首的意志是一回事,甚至认为元首在危急关头利用元首的地位,作为最高立法者直接创制法律……就是在维护法律。
宪政民主是由宪政和民主两部分构成的,也即,宪政与民主针对的是不同的问题,不同的事物。德国联邦议会据此于1950年制定《联邦宪法法院法》,联邦宪法法院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对涉嫌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议会法律进行违宪审查,以确保基本权利这一普适价值不被议会立法所侵害。
欧洲及其他地区行政法院和宪法法院的兴起能为之提供明证。英美两国的事实也证明,在真正的宪政民主国家里,多数人暴政和极权主义现象是很难发生的,那是因为宪政提供了防范的方法———一个实行宪政的民主政府一般都会通过权利法案和司法独立来对民主进行制衡。
……旧有的宪政传统,有意不使权力集中于任何单独的权威,该传统一直在美洲殖民地存在下来。正是宪政的存在,支撑和保障了英美两国政制绩效的优良。进入专题: 民主 宪政 政制形态 英美 法德 。正如我们经常强调的,不能把这个概念与‘民主混为一谈,后者是指参与政治过程的机会向全体公民开放而不加明显限制的一种政体。
〔33〕原因在于法国丢失了宪政传统,而强调社会与国家、个人与国家权力的统一性和一致性。由于近现代西方不同国家的宪政、民主及其相互之间的不同关系样态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因此,对它们的认知与理解应建基于一种历时态的考察与展现之上。
英国是如此,虽然不列颠人对于他们在下院和殖民地议会的参与活动都评价很高,但很少有人会认为,仅仅是民众的参与就可以使一部好宪法运转起来,就可以保护个人的自由。事实上,法国大革命的多数人暴政、纳粹德国的暴行主要与其宪政缺失存在重大关系,如果宪政制度是健全的,则法国大革命不会酿成多数人暴政,纳粹的极权主义也不会得逞。
〔7〕美国也正是由于1800年具有分水岭意义的选举政治改变了政权交接方式,杰斐逊称这次选举就形式来说,是一次真正的像1776年革命一样的政体原则的革命。摘要: 民主与宪政分别有着各自的内涵与特质,共时性地概念化、形而上地谈论民主与宪政的关系,可能会遮蔽和忽略掉一些历时性问题。